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 張素)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9日在北京舉行。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以數字解析此項中國科技屆盛事。
  1——2014年度授予1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根據國務院頒佈實施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318——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318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獎。根據國務院頒佈實施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每年評審一次,這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400項。
  7+1——2014年度授予7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根據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每年授獎數額不超過10個。
  25——“兩彈一星”功勛於敏院士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該獎於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重大改革時設立,2000年首次評審,於敏院士成為第25位獲獎者。
  15%、25%、60%——2014年度授獎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02項,比例結構約為15%、25%、60%。
  29——今年共推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科學技術合作獎29項,為歷年推薦數量最多。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俄羅斯科學家若列斯·伊萬諾維奇·阿爾費羅夫等7位外籍科學家和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獲獎。
  47.3——2014年度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7.3歲,獲獎項目中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是35歲的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員工王進。繼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之後,38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高會軍成為第二位通過同行專家提名推薦自然科學獎專門渠道的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
  10.7——2014年度獲獎項目從立項到結題的平均時間為10.7年,研究時間最長的是自然獎二等獎項目“中國兩棲動物系統學研究”,該項目從1961年7月至2010年3月、歷時49年。
  138——共有138所高等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參與完成單位,合計在三大獎中獲得180項,各項所占比例均超過50%,體現高等院校的科研實力及對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貢獻。
  4萬——為確保公正公平,通用項目網絡初評從逾4萬名評審專家中隨機遴選,專家姓名以編號代替,隨機分派的工作人員僅通過短信平臺與專家進行交互,減少泄露評審信息風險。
  2倍——環保領域的推薦項目和評審數量均比去年翻了一番,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成果突出。2014年度獲獎項目熱點還集中於信息領域的突破性成果、能源化工領域的重特大成果、基礎研究領域的國際前沿成果、國家安全領域的自主創新成果。  (原標題:“數”解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x19exb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